中国科大在调控MOF基单原子Ni催化剂的配位环境优化CO2电还原性能中取得新进展

发布者:李雪发布时间:2020-06-28浏览次数:340

近年来,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急剧升高。探索有效的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技术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重点研究方向。电催化CO2还原技术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所需的能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由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供,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降低CO2浓度的方法,而设计制备低成本、高效的CO2电还原催化剂是该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前提。单原子催化剂(SACs)由于具有金属原子最大化的利用率、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等优势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此外,SACs作为连接非均相催化和均相催化之间的理想模型,其性质与结构密切相关。而SACs的通用合成和配位环境的控制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明确的结构、灵活可剪裁性、易于功能化等已被证明是制备SACs的理想前驱体,但目前的构筑策略限制在MOFs必须含有丰富的N原子。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江海龙教授、刘波教授与广东工业大学的潘春阳教授等利用不含NMOFs作为前驱体,提出了一种通用的主-客体协同保护策略制备了一系列 SACs,通过调控单原子 Ni 催化剂的配位环境成功实现了CO2CO的高选择性转化。该成果以“Regulating the CoordinationEnvironment of MOF-Templated Single-Atom Nickel Electrocatalysts for Boosting CO2 Reduction” 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2705–2709)。

研究人员通过溶剂热技术合成了不含 N 的双金属 MgNi-MOF-74作为前驱体,引入Mg 延长了相邻 Ni 原子的空间距离。此外,在 MgNi-MOF-74的孔道中引入吡咯分子,在I2存在条件下,吡咯进行聚合形成聚吡咯(PPy)分子。以PPy作为 N 源稳定MgNi-MOF-74在热解过程中分离的Ni原子,通过调节热解温度,获得了一系列N配位数不同的单原子NiNiSA-Nx-C)催化剂(图1。此外,采用这种主-客体协同保护策略也制备了单原子 FeCo 催化剂,说明此策略具有普适性。

1. -客体协同保护策略构筑单原子 Ni 催化剂及其结构特征。

电催化CO2还原结果显示,NiSA-N2-C催化剂的电流密度明显大于NiSA-N3-CNiSA-N4-C。在-0.8 V vs RHE时,NiSA-N2-C电还原CO2CO的法拉第效率为98%,高于NiSA-N3-CNiSA-N4-CNiSA-N2-CTOF值为1622 h-1,也高于NiSA-N3-CNiSA-N4-C。这些结果说明具有最低 N 配位数的 NiSA-N2-C 表现出最高的电催化CO2还原性能。同时,测试了NiSA-N2-C催化剂在-0.8 V vs RHE的稳定性,其电流密度和法拉第效率在电解10小时后无明显变化,说明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稳定性(图2。此外,理论计算结果显示,NiSA-N2-C形成COOH*(决速步)的自由能(1.42 eV)低于NiSA-N3-C1.45 eV)和NiSA-N4-C1.73 eV),因此解释了其更好的催化性能。

2. 单原子 Ni 催化剂的电催化CO2还原性能。

该工作提出了一种新型通用的策略来制备SACs,通过调节单原子位点的配位环境优化了催化活性,为设计高性能的单原子催化剂提供了借鉴。该项研究受到国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面上项目、中科院海西创新研究院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nie.201914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