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获奖时间 | |
省级 | 特等奖 | “互联网+”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及成效 | 朱平平、查正根、金谷、 冯红艳、刘光明、黄微、 盛翔等 | 2017.12 |
省级 | 一等奖 | 有机化学实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构建与实践 | 郑媛、兰泉、魏伟、 查正根 | 2017.12 |
省级 | 一等奖 | 有机化学实验系列课程层次化标准化建设 | 查正根、汪志勇、郑小琦、 郑媛、兰泉、刘艳芝、 刘晓虹 | 2017.12 |
省级 | 三等奖 | 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改革与实践 | 李婉、黄微、刘济红、 高明丽、刘卫、朱平平 | 2017.12 |
国家级 | 二等奖 |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成效 | 朱平平、查正根、金谷、 冯红艳、刘光明、黄微、 盛翔、兰泉、邵伟、 郑媛、李婉、高明丽、 刘卫、姚奇志、刘红瑜、 魏伟、侯中怀 | 2018.12 |
省级 | 一等奖 | 基于国家精品MOOC的化学实验安全混合式教育模式创新与辐射作用 | 冯红艳、郑媛、朱平平、 兰泉、高明丽、吴红、 方思敏、王钰熙、黄微、 刘紅瑜、魏伟、邵伟、 张万群、李娇、李维维、 王晓葵 | 2019.12 |
省级 | 一等奖 | 分析化学实验立体化教学体系探索成效 | 刘红瑜、金谷、姚奇志、 李娇、李玲玲、王晓葵 | 2019.12 |
省级 | 一等奖 | 化工实验课程的特色化建设与成效 | 高明丽、冯红艳、王钰煕、 魏伟 | 2019.12 |
省级 | 二等奖 |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实践 | 姚奇志、金谷、李娇、 刘红瑜、李玲玲 | 2019.12 |
省级 | 二等奖 | 基于拔尖人才培养的普通化学实验英文课程—General Chemistry Laboratory建设 | 李婉、朱平平、周杰、 AmirabbasMosallanezhad、 JeanFelixMukerabigwi、刘济红、ChadWilkinson | 2019.12 |
省级 | 二等奖 | 强化研究生助教管理,助力大学化学实验教学 | 郑媛、朱平平、兰泉、 黄微、方思敏、冯红艳、 姚奇志、查正根、刘光明 | 2019.12 |
省级 | 三等奖 | “去公式化”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邵利民 | 2019.12 |
省级 | 化学院 | 重大教学成就奖 | 朱平平 | 2019.12 |
中科院 | 二等奖 | 以虚拟仿真推进仪器分析实验智慧教学模式建设 | 邵伟、张万群、盛翔、 李维维、柯玉萍 | 2020.12 |
省级 | 一等奖 | 面向化学学科前沿和关键材料技术,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 俞书宏、邓兆祥、闫立峰、 谢毅、杨金龙、朱平平、 兰泉、李微雪、徐航勋、 江海龙、杨上峰、武晓君、 龚流柱、刘世勇 | 2022.12 |
省级 | 二等奖 | 基于一流科研平台构建研究生综合技能主动型过程培养体系 | 闫立峰、张万群、兰泉、 武晓君、冯红艳、邓兆祥、 蒋俊 | 2022.12 |
省级 | 一等奖 | 分析化学实验创新课程体系构建与成效 | 姚奇志,金谷,李玲玲, 李娇,刘红瑜,邵利民 | 2022.4 |
省级 | 一等奖 | 多维度,立体化—基于多门国家级一流课程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创新与示范辐射 | 张万群、邵伟、胡万群、 李维维、盛翔、杨凯平、 孙晴 | 2024.5 |
省级 | 二等奖 | “价值引领+成果导向”的有机化学混合“五式”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 | 许毓、张国颖、李光水 | 2024.5 |
省级 | 二等奖 | 双语虚拟实验的建设及国内国际应用辐射 —以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例 | 李婉、朱平平、方思敏、 杨晴、黄微、高明丽、 李光水 | 2024.5 |
省级 | 二等奖 | 科教融合研制系列化工实验教学设备 | 冯红艳、高明丽、王钰熙、 蒋晨啸、吴亮、汪耀明 | 2024.5 |
省级 | 二等奖 | “以教促研,以研带本,双向育人”的实验课程研究生助教培养体系的构筑和实践 | 李娇 | 20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