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宗先生百岁寿诞开幕词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2-15浏览次数:54

(李虎侯  2010-9-16)

  

尊敬的吴文俊先生

尊敬的何泽慧先生

尊敬的郭慕菘先生

尊敬的徐光宪先生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同学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大家欢聚一堂,为杨承宗先生祝寿,是我们大家的幸福,我们感到无比自豪、无上的光荣。

  一年多来,杨先生的一批老学生怀着无限敬仰之情,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有关单位领导的帮助下,筹划了今天的大会,一次盛大而庄严的大会。我们的大会是为一位世纪老人、一位对国家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世纪老人,思维敏锐的跨世纪的科学家、教育家祝寿、庆贺。

  前天,我们给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发出了一份邀请信,温总理现在外地,不能出席我们的大会,但是,给大会发来了贺信。

 

  (念 总理贺信)

  

  同志们、同学们、朋友们:

  我们敬爱的杨承宗先生早年就是为数不多的、研习放射性的先行者。去了法国,更是在研习放射性的发源地孜孜以求。回国后,便是在一片空白的土地上,进行着艰苦的创业、树人、立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盘托出,无私地奉献。建立了第一个从事放射性的研究实验室、开设了第一个培养放射性研究人员的教室、开创了第一个研究铀化学的基地、建成了第一所提炼镭的工厂、设计并建造了国内第一台质谱计、主持编写了中国第一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科普读物——《原子能的原理与应用》、导演了第一部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原子能科普电影、创办了第一所民办大学——合肥联合大学……。所有这些,都是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打下的基础、为拓展原子能事业披荆斩棘。而先生总是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将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事成之后,也总是一句话:“事情做出来了就好!”其心态之淡泊而明智。不要说在当今的社会,就算是历史上的先贤也属难能可贵。先生继承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优良品德,事事求真、务实,做事,脚踏实地;先生做人,坦诚相待,是尊师爱生的典范。他在90大寿的庆祝会上发言,第一句话便是“我要感谢我的老师郑大章先生……”深受后学的爱戴。直至学生们为他储备九十华诞之际,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前副总理、中国科学院前党组书记、副院长张劲夫先生认定为《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实现我国两弹一星计划中的《没有勋章的功臣》。

 

  放射化学和原子核物理是发展原子能事业的两大基础科学支柱,放射化学又是从事放射性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总称,随着学科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它的分支愈来愈多,如大家熟知的核化学、核裂变化学、裂变产物化学、超重元素化学、堆化学、核燃料化学、铀化学、天然放射性元素化学、人工放射性核素化学……等,如果再加上放射性核素在理、工、农、医、采矿、冶金、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各技术领域的应用,将放射性的特点结合各专业领域的需要,开辟出专门具有针对性的应用技术,那就会发展出更多的衍生学科。这条科学发展的道路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十九世纪,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放射化学是二十世纪的一门基础学科,二十一世纪,放射化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

 

  放射性核素的研究,人们对它的特征、产生、变化等规律已经基本上认识清楚。上世纪四十年代,核裂变这一特性的发现,开创了原子能时代,而首先找到的是原子能的利用。第一个最大的用途便是结束了人类历史上一场最残酷的战争,为人类带来了和平。所以,在1955年召开了第一次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国际会议。放射化学发展到今天,除了核化学以外,其余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着核素的利用。当然,将放射性核素应用到各个不同的学科和技术部门,本身就有学科领域和技术部门独有的特点和需求,因此,结合各学科、各部门的放射性核素应用的需求,开展方法学的研究成为当今最有价值的领域。而放射化学正是应用放射性核素方法学研究的必修课。回想当年原子能研究所内就设有“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研究室”,担任这个研究室的第一任主任的便是杨承宗先生。

 

  为了响应党中央 “全民大办原子能”的号召,杨承宗先生领导的第八研究室除了开展放射性核素在各个领域应用的方法学研究外,还开办了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应用”训练班。为了向学员们普及放射性基础知识,又编写了“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知识”和“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讲义”作为教科书,将原有的“放化小楼”改装成教学实验室。培养了千余学员。后来,他们都是我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带头人和中坚力量,包括了不少工程师、研究专题的负责人、工程设计者、教授、研究员、院士、……等。今天,在座的有他们中的不少人也都来和我们一起为先生祝寿。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到会的有400多人,我们感谢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赞助,感谢科技大学北京大学部同志们的组织与安排,也感谢文津国际大酒店给我们提供了设备完善又如此漂亮的场所,让我们大家一起把今天的祝寿大会开得热烈、庄严而有序。

 

  祝杨先生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