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新】化学院研究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支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1-13浏览次数:74

  随着我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发展,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有较大的增加,研究生就业和创业问题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

  研究生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情况作为衡量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指标被广泛提及。在研究生教育中,如何更好的引导广大研究生认识自我优势和劣势;帮助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弥补劣势,增强优势;引导他们努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工作应列入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议事日程。

  研究生群体有较强的学术科研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投身祖国建设的方方面面,进入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发挥最大的个人价值,取得更高的成就,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但是经过我们前期调查显示,多数研究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极大欠缺,对于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细化这个规划并使之具有可行性的指导需求也就显得更加迫切。为了弥补当前研究生教育工作在此方面的不足,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团委、研究生会申报此次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以前期的就业调研所得到的信息为依据,一方面组织部分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同学和部分企业高管来学校与广大研究生开展交流,一方面以合蚌芜实验区和沿江城市带部分城市为突破,组织我们的研究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并为学校研究生招生和就业提供重要的资料。

  在学校研究生院的经费资助、校团委的活动支持下,我们申请并完成了本次研究生创新项目—研究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

  本项目计划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专题调研”--从我校(以化学院为基本样本)研究生就业与职业规划调研。

  为帮助广大研究生了解目前就业等方面的现状和需求,也给学校研究生招生和就业提供必要的数据,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我们设计了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调研。

  本调研以部分约谈和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其中约访部分有就业意向的研究生以便了解情况,问卷分为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两个部分,采用选择题的方式,其中30%关于就业倾向调查,10%关于就业经历调查,60%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中各个环节的需求调查。调研获得全院及全校研究生就业现状和具体需求。并指导我们进一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类的服务项目(论坛报告人的选择、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细节确定等)。我们今后还将开展研究生招生状况调研。

  

  结果方面:我们的调研涉及到: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对自己的评价,就业的心态,选择工作考虑的因素,求职薪水期望,自主创业的意愿,签约的实际情况,希望得到的就业方面的帮助等。 

  就实际回收的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同学们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不多,不清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对自己的评价方面,科大的研究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是相关工作和实习经验,其次是沟通协调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承受压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学校对研究生毕业的要求比较高,实验室导师对研究生要求又比较严格,许多研究生节假日都选择在实验室里度过,虽然想去参加一些实习,但是时间上却不允许。有的同学专心搞科研,做了很好的工作,发了很好的文章,但是却在找工作的时候因为没有相关的实习经历而被弃用。在实验室里交际面窄,人际关系单纯,有的同学不注重与人交流从而沟通能力随着工作的开展不升反降,这也会成为学生找工作时的短板。

  在就业心理方面,83%的同学表示乐观,这一方面说明可能我们学校的研究生的就业比较容易,另一方面,同学们还没有意识到就业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过分乐观可能会影响最终的就业情况。在选择工作考虑的因素上,多数同学选择的是行业前景以及兴趣,说明同学们在选择工作是比较理性的,比较好的行业前景保证了个人发展的长远,而选择喜欢的工作则会令自己开心工作,有效率的工作。作为理工科扎实,学风严谨的我们学校的研究生,大多数人倾向到科研单位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这与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在对薪水的期望上,大多数人选择了4000-6000,这道题目的设置没有考虑地域的因素,但是大致可以看出同学们有这样的期望是比较理性现实的。在选择是否会自主创业方面,超过半数人没有这方面打算,男女分开来看,11%的男同学没有创业打算,而22%的女同学没有创业打算,这说明女生对稳定性的需求大于男生,没有承担创业的风险的意愿。在毕业生是否已经签约的问题上,67%的毕业生去向确定或已经拿到了OFFER,33%的同学去向未定,这与前面83%的同学对就业比较乐观形成了对比,进一步说明了我们的同学对就业问题应该有更清醒的认识。对于需要获得那些就业方面的帮助的问题,多数同学选择实习机会,这与前面同学们认为自己缺乏实习机会也是相符合的。

  从问卷的整体分析来看,我们的同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实习经历以及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就业问题没有危机感。尤其是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就业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同样一个专业甚至一个导师的学生,就业结果可能有非常大的差别。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本次活动的受调查对象有五六百人,但是相对学校的研究生总量来说覆盖面还是较小,希望学校有针对性地多举办就业指导方面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求职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并结合实际加强培养基础科研为主的本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其次,希望学校多提供实习岗位、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信息,以满足学生这些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多元化就业,加强科大在各行业的影响力。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学校在尽力帮助学生就业的同时,学生也应该增强自身就业主动性,通过各种方法增强自己竞争力。同学间应发挥友爱互助精神,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渠道提高就业信息获知率。

  2.“就业报告会”--应届/往届毕业生报告会。

  根据不同专业需求,邀请化学院各系优秀毕业生,尤其是现在一些企事业单位担任高管或中层管理层的优秀毕业生,甚至也包括部分找工作有些困难的毕业生,为在读的研究生介绍自己的求职经验,并传授一些求职中的技巧和小窍门,展示各个专业在各自领域的就业上的优势,为在读研究生今后的求职提供帮助。比如丁宁同学,博士毕业后刚进入sony公司不久,就作为该公司技术方面的主力军,并代表公司回科大开展宣讲会,我们抓住这样的机会,为同学和企业之间搭建一个沟通桥梁的同时,给我们同学很好的职场信息。再比如岳国强同学,上个学期虽然还是在校学生身份,但是在找工作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已经成功签约江苏启东县政府,毕业后即将去政府部门工作。报告会面向的主要是化学院在读的研究生,也欢迎高年级本科生参加报告会,为自己的将来早做准备。  

  

  活动效果:本次活动是以化学院部分刚毕业不久的同学为主,他们刚刚走出校园进入职场,对学生的视角并不陌生,考虑问题的时候除了各自工作需求以外也非常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指导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本次活动虽然只是以化学院研究生为主题,但还是吸引了其他院系的部分研究生参加。

  问题和建议:化学院之前几年毕业的研究生,多数是去一些科研机构,虽然这几年有一些去部分大中型企业,但是总体上还是比较少。在目前就业形势总体有所弱化的形势下,这个份群体给后面的研究生同学的指导作用可能越来越重要,大事目前我们并没有比较完整的毕业生去向的数据,关于这一点,我们打算在来年建立这样的一个数据,但是仅仅考团学系统是很难做到,所以希望院系能够给予必要的帮助,我们也将寻求学校有关部门的帮助,建立我院毕业研究生去向的实时数据,以便给后面毕业的研究生提供必要的信息,也可以不定期的邀请部分同学回校给我们的研究生同学讲讲现在的职场需求,帮助我们的研究生同学尽早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

  3.“高管论坛”--合蚌芜实验区部分企事业单位“高管论坛”

  我校地处安徽合肥,在地域上有些劣势,但是近年来合蚌芜实验区以及长江的沿江城市产业承接区的建立,使得合肥乃至安徽在科技发展和人才需求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

  依托本活动中的调研结果,分析研究生就业倾向,并据此倾邀请相关企事业单位高管来我校与同学们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大家进行行业情况分析和介绍,并对研究生定向职业发展规划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如部分省内世界五百强企业高管,国企高管,合蚌芜实验区管理层、我校部分资深教授等),涵盖尽可能广的职业领域,并参考前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调研的报告中关于同学需求的调研结果开展报告人的选择工作。

  论坛目的在于帮助研究生(可辐射至部分高年级本科生)在低年级时开阔眼界和思路,并有效服务于他们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以便尽早积累相关资历和财富,从而最终服务于他们的就业和终生职业发展。  

  

  活动效果:本次活动我们邀请到部分企业高管如南京科润公司副总、遵义海螺盘江水泥有限公司邹鹏飞总经理及我校化学院徐铜文教授和梁高林教授等资深教授专家学者给大家做了一个系列就业指导讲座,这些企业高管和资深学者以不同的视角,让研究生同学能够切实的感受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多样性和迫切性也有高标准和高挑战性。

  问题建议:此次活动原计划作为一个系列活动,但是前期和很多单位的沟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费方面,如果单独邀请,费用将会有很大的增量,所以我们尽量协调部分单位的时间,多是借用这些单位高管来我校宣讲或者各种培训课程的机会,这样在时间和活动主题上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二是人员协调方面,我们希望邀请一些跟我们学院专业有关联的行业高管,安徽省内这方面的企业不是很多,需要协调对方的时间安排来开展活动。

  如果有可能我们建立一个就业专家库,可以主动联系部分企业高管,也可以通过部分单位来我校宣讲时建立起合作关系,也可以是我们的有所成就的校友,学院分团委已经跟分党委提出申请,今后将参与用人单位来我校的宣讲活动,这一点还是希望学院能够给我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人员方面的帮助。

  4.“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含赛前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现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有知道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定位有个清楚的分析。现在的学生也日益觉悟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开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一些工作,本次活动也是我校心理教育中心的协助下开展的。

  前期讲座培训:一共举办三次培训讲座,第一次是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家进行培训,第二次是邀请学院分管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第三次邀请已经找到很好的工作或者是科研做的很成功的学长进行交流培训。

  赛前指导:在前面三次的培训之后,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对比赛的细节和个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完整的回顾,我们专门开展了一次有针对性的专题赛前指导,并邀请有关专业人士从个人规划的认识,到职业规划计划的制作等方面给予实际的指导。

  比赛阶段: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在全校范围内向广大研究生同学征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书面作品,学院组织专家评委进行筛选,被选中作品的同学,用PPT在随后举办的交流会和颁奖典礼上进行报告展示和制作展板、海报进行展示,并邀请学校以及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资深老师进行点评,按照大赛规则给出相应的成绩,评出获奖作品,颁给荣誉证书和奖品,并向所有参赛的同学颁发纪念品,鼓励更多的研究生同学参与比赛。  

 

  活动效果: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全校铺开,并通过几轮的宣传和培训,有不少同学的对此表示较大的兴趣,尽管最后参加比赛的只有二十来人,但是几次培训和赛前指导阶段吸引了上百人的参与,这次同学在活动的各环节积极参与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本次活动虽然只是以化学院为主题,但是我们通过和其他学院的合作将活动推广到全校范围,并通过全校各学院的合作很好的完成了活动的每个环节。

  问题建议: 从这个活动的参与比例来看,化学院虽然是作为活动的主要单位,但是参与的比例不到总人数的一半,更多的是来自管理、人文、信息、物理等专业的同学,有可能是我们片理工专业的同学就业压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是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我们的同学更多的关注的是自己的实验室工作,对于一些指导性的活动重视不够。

  5.“社会实践”—沿江城市带部分企事业单位实地调研参观

  现在的研究生教育越来越低龄化和本科生趋同化现象都比较明显,很多研究生直接从校园再到校园,对外部环境的了解甚少,确实需要给他们补上与社会接触的这一刻,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实践作为学生接触社会的一个重要方式日益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大学研究生教育部门的重视。

  我们的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类的同学,平时在实验室的时间比较多,很少有机会走出校门去了解社会需求,所以我们在12月中旬开展一次沿江城市带部分城市的研究生就业专题参观调研活动,目前的准备工作已基本联系好部分沿江城市如安庆、铜陵、芜湖、南京等城市的人事局及下属人才中心,部分城市的大中型企业单位等,落实参观调研的行程。将在参加前面活动的研究生中选择一部分有就业意向的同学去这些地方实地参观调查。  

  

  活动效果:本次沿江城市带实地参观调研是以安徽江苏的部分沿江城市为基础,以这些城市的研究生就业状况做了大致的了解。每个城市主要访问了该市的人事局、人事局下属的人才中心,以及该市的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采取座谈和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活动。从参加活动的同学回来交来的心得可以看出同学对这样的活动还是非常需要的!

  从我们所到的几个城市来看,沿江的几个城市发展还是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立足研究生就业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调研:产业发展规划、整体工业布局、人才引进政策、人才的基本待遇、对于科大这样学校研究生的用人政策等。从我们接触到的人才管理单位和具体用人单位来看,他们对于科大的研究生还是非常看好的,在我们所参观的几个城市的部分企业中都能看到科大学生,并有一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作为企业的中层技术骨干,企业非常希望欢迎科大的学生,但除了江苏的南京,其他几个城市均表示每年能够要到科大的学生的几率并不大。

  分析我校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在沿江城市带就业较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科大本校研究生真正直接就业的不多,尤其是理科方向的研究生更是少数;

  2.科大偏重理科专业,工科方面稍弱,理科就业比例较少,工科方向较偏;

  3. 我校安徽省的生源本来就不多,外地生源多数不愿意留在相对落后的安徽;

  4. 安徽省原有的而基础较弱造成科大学生留下的不多,即使是本省的学生也是。

  问题建议:沿江城市带的产业承接示范区作为国家中部发展的阵地,也是急需要高科技人才的地方,学校如果能够多与地方接触,给各院系提供一定的联络空间,尤其是一些优质的校友资源,给我们的同学就业提供一定的信息,也给地方经济发展一定的帮助。也希望今后能够给全校的研究生同学提供实践参观的机会,让同学们对社会有个直观深刻的印象。

  6.“项目总结”—讨论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取得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本次研究生创新项目-化学院研究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跨度为一年,从2010年3月到12月,几个子项目分别覆盖到化学院并辐射到全校其他学院的部分研究生同学。整其中有普通同学的积极参与,也有各院系研究生同学的大力支持。整个项目结束后我们在12月下旬开展活动总结,除了做好账目清理汇总外,还就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新的进行总结,并行程书面版的总结材料提交相关单位作为项目材料和今后工作开展的参考资料。

  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此类活动,如毕业生讲坛,高管论坛等,尤其是其中的职业规划大赛可以升级到全校范围内的活动,并能够参加全省及全国的职业规划工作中去,以给在校研究生传到一个明确信息,国家、社会、学校、院系等各个层面都在关注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

  化学院分团委、研究生会


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