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立骏院士应邀为我校化学英才班做报告

发布者:李雪发布时间:2012-04-01浏览次数:44

  3月26日下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化学所万立骏研究员应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杨金龙教授邀请为我校卢嘉锡化学科学英才班和师昌绪材料科学英才班同学做了题为“新型能源材料与表面研究”的报告,报告会由分管教学副院长汪志勇教授主持。  

<IMG style="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src="/_upload/article/images/51/b2/eae965d441a7bd591cdbaaccc588/W020120405305859253771.jpg" _fcksavedurl="/wcm/WCMV6/system/read_image.jsp?FileName=U020120405305733935287.jpg" OLDsrc="/_upload/article/images/51/b2/eae965d441a7bd591cdbaaccc588/W020120405305859253771.jpg"  

  报告会上,万立骏院士首先介绍了化学所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化学所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化学所前辈,我国著名化学家柳大刚,王葆仁,华寿俊先生曾先后兼任科大建校初期化学学科领导,并亲自教书育人,为化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的化学所在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些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大学人才的输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中科院唯一大学,在人才培养和输送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要秉承“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乘着“科教结合,全院办学”的春风,将科学研究后备军的培养工作做好,把英才班办好,为国家的战略发展提供生力军。随后,万所长开始了“新型能源材料与表面研究”的学术报告。该报告介绍了几种重要的可持续能源研究,特别是关于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和相关器件的研制,并结合他课题组的工作主要报告了以下四部分的研究成果:一、新型纳米结构无机半导体的性质和制备;二、燃料电池中甲醇氧化的新型纳米催化材料研制;三、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纳米隔膜材料和电极材料的开发;四、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术(STM)在电极/电解质表界面研究中的应用。报告过程中,万所长通过实验的图像,形象的卡通,生活的比喻来引导出科学的结论,启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将高深的专业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将科学实验结果与解决人类能源和环境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让同学们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重要,更感受到年轻人身负的历史使命。在报告的最后,万院士还对化学与材料学科发展做了简要而又明确的展望,为同学们的学习和将来的深造指明了方向。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万院士与台下的同学进行了互动,与会老师和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与万院士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探讨,万院士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现场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IMG style="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src="/_upload/article/images/51/b2/eae965d441a7bd591cdbaaccc588/W020120405305859267323.jpg" _fcksavedurl="/wcm/WCMV6/system/read_image.jsp?FileName=U020120405305840020617.jpg" OLDsrc="/_upload/article/images/51/b2/eae965d441a7bd591cdbaaccc588/W020120405305859267323.jpg"  

  访问期间,校党委书记许武和校长侯建国分别会见了万立骏院士,并就所系结合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杨金龙教授和分党委书记葛学武教授等学院领导参加了会见。

 

  万立骏院士简介:

  物理化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

  1982年1月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6月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3月于日本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工作于日本,曾任日本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ERATO/JST)研究员,日本东北大学助理教授, 日本东北大学,北海道大学,山梨大学客座教授等。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后回国。2009年荣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和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化学所所长。

  主要从事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学(ECSTM)、电化学和表面科学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发展了ECSTM的高分辨稳定成像技术和表面分子组装的系列方法,提出了基于不同相互作用的表面分子吸附和组装规律,并应用于表面分子组装、组装结构转化和原子分子迁移等基本物理化学问题研究。研究了多种类型手性分子的表面吸附和STM成像机制,为表面手性识别和结构研究提供了又一方法。在电化学和纳米科学的交叉领域进行研究,所发展的微纳复合结构和碳网络技术显著提高了纳米材料的电催化性能和电荷传输速率。

  下面是万所长报告链接,没有听报告师生,可通过该链接获取。

http://202.38.70.145/view.asp?categoryid=6&movieid=7007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QQ截图2012040110235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