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 | 多孔配位聚合物的设计、柔性、修饰和吸附性能 | |
报告时间 | 2012年6月2日下午3:00 | |
报告地点 | 水上报告厅 | |
报告人 | 陈小明院士 | |
报告人简介 陈小明在中山大学获得学士(1983年)和硕士学位(198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1992年起在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工作至今,历任讲师、副教授(1993)、教授(1995)。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9-2004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兼任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化学院院长,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英国化学会《化学通讯》和《晶体工程通讯》、美国化学会《晶体生长与设计》、欧洲化学会《欧洲无机化学杂志》等期刊的顾问委员,《无机化学学报》副主编等职务。 他从事功能配位化学与晶体工程研究,主要涉及功能配合物、尤其是配位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晶体结构分析和性质(气体吸附、光电磁性质等)研究。已在包括JACS、Angew. Chem.、Nature Commun.、Adv Mater.、Acc. Chem Res.、Chem. Rev.和Chem. Soc. Rev.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SCI他引超过1万6千次,H指数达75;其中42篇论文被他引超过100次。 他作为第一完成人曾获得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和2项广东省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998年和2006年),并先后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6年),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1999年),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2004年), 以及Thomson Reuters Research Fronts Award (2008年) 等奖励。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指导的33名博士毕业生中,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6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 ||
作为有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桥连配体组成的一类新型分子材料,多孔配位聚合物具有诸多特性。与传统多孔材料相比,用于配位键合有机桥连分子的存在,多孔配位聚合物具有可设计性、柔性和有机孔表面等特色。这些特色,特别是动态柔性,对于吸附与传感,乃至智能材料非常重要。 近几年,我们课题组致力于多孔及磁性配位聚合物研究。通过羧酸根和含氮桥连配体的精选,合成了系列化微孔配位聚合物。其中,我们着重关注能够呈现动态结构与性能变化行为的配位聚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外加物理和化学作用的诱导下,可能发生可能动态结构变化,包括热力学控制和动力学控制的动态变化。这些结构变化不仅可以引起材料的物理性质变化和响应,而且对于分子识别等功能有特殊的效应。因此,可望应用于分子的选择性吸附、分离与传感等方面。同时,由于多孔配位聚合物还有有机基团,可以进行后化学合成或者采用分子固溶体技术,对骨架的有机成分进行修饰,改变孔道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改变其吸附功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