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13年1月5日15:20-16:00
佟振合,有机化学家。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系,1983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光化学委员会主任、亚洲光化学会理事。
多年从事超分子有机光化学的研究,在微反应器控制的光化学反应的选择性、超分子体系中的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等发表论文三百余篇。1992年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8年荣获亚洲及大洋洲光化学学会成就奖,2010年荣获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2011年荣获物理有机化学成就奖。
报告地点:理化大楼一楼科技展厅

程津培,有机化学家。1975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1981年获南开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国家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政协常委、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主要从事物理有机化学的研究,在化学键键能研究方法学和未知键能的实验测定、自由基取代基效应理论、一氧化氮亲合势和转移机理、NADH辅酶模型反应热力学和机理、叶立德热力学稳定性统一标度的建立和绿色合成等方面作出了系统的、创新性的工作。此外,他长期从事科学技术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为我国的基础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期,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展离子液中有机化合物的pKa的研究,取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报告地点:理化大楼一楼科技展厅

吴云东,理论有机化学家。198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6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重庆大学文理学部主任、世界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理事会理事,同时担任包括Acc. Chem. Res.等多个国际和国内专业学术刊物的顾问编委,编委或副主编。
主要从事理论与计算有机化学的研究,研究领域跨越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及药物设计等多个领域,主要研究领域为金属有机催化及不对称合成,多肽及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基于多肽的药物设计,以及发展有效的计算方法用来研究蛋白质结构及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抗癌症、抗病毒及抗老年痴呆症等的药物设计。迄今已在Science,PNAS,Acc. Chem. Res.,JACS,Angew. Chem.等国际主流化学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1998年荣获王宽诚交流学者奖,1999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002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奖,2008年荣获中国卓越研究奖,2009年获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的优秀教育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