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高分子物理课程组赴浙江大学进行高分子物理教学专题研讨

发布者:刘璐发布时间:2024-08-21浏览次数:10

为了提高本科和研究生高分子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加强高分子物理课程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物理课程组何平笙、肖石燕、王龙海、陈威四位老师于2024815-16日前往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进行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专题交流活动。此次高分子物理教学专题研讨会在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举行。我院高分子物理课程组受到了海宁国际校区负责人李寒莹教授的热情接待,并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高分子物理课程的授课老师深入交流探讨。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受教学启发的高分子物理思考。在专题研讨会中,我院青年教师代表肖石燕做了题为《高分子凝聚态动力学中的多尺度和跨尺度问题》的汇报。他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的发展沿革,以及高分子物理专业的发展历程。他介绍了中国科大高分子物理课程组的情况和目前所面临的挑战。随后,他介绍了自己数年来在《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高分子物理化学》和《高聚物的力学性能》等课程中的教学经历,以及在课程教学方面所做的新尝试。通过结合当前高分子物理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他介绍了当前在高分子链构象描述、聚集态结构精准调控和聚集态动力学等方面的前沿科学进展,以及这些科学问题与基础教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我院另一位青年教师代表陈威,做了题为《非平衡态非晶组分链取向与链拉伸》的汇报。近年来,陈威老师承担了《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等课程的讲授。陈威老师的研究工作专注于使用同步辐射和NMR等技术手段来研究高分子结晶的微观物理机制。他详细介绍了科大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先进光源的建设进展,以及同步辐射等在高分子结晶方面的应用情况。他从高分子物理链构象的基本概念出发,阐释了高分子链构象与结晶动力学的前沿研究进展和挑战性课题。

在研讨会上,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高分子物理授课老师分别介绍了高分子片晶、高分子缠结、橡胶网络与熵弹性等方面的课程教学方案和研究热点问题。与会老师针对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对高分子物理教学如何与前沿研究热点相结合,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吸引优秀学生加入高分子物理研究领域,开展了深入热烈的讨论。与会老师一致认为,针对当前高分子物理的前沿进展,以及当前新时期大学生在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前景的期待,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包括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引进和调整高分子物理实验项目,对提升教学质量、增强高分子物理乃至高分子专业的吸引力,至关重要。

我院何平笙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何平笙教授是我国高分子物理领域的知名学者,他在热固性树脂和树脂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宏观单晶体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250余篇,学术专著近20本。在高分子物理教学方面,何平笙教授具有数十年的教学经验,他带领中国科大高分子物理教研室,发表了近百篇教学论文,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等荣誉。在研讨会上,何平笙教授介绍了我国尤其是中国科大高分子物理发展的风雨历程,他全程听取了所有教师的汇报,并做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高分子物理的教学需要建立教学研究的观念,建立稳定的教学研究团队,持续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才能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教学仪器和设备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开发教学科研仪器的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仪器研发。他强调,高分子物理的教材建设,是高分子物理教学中关键的一环,作为高分子物理授课老师,一定要有意识地积累,适时地推动课程的教材出版。在会上,何平笙教授分享了其教学论文集,其中包含7篇近期教学研究论文。

本次教学研讨会是由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院长李寒莹教授召集,目的是通过交流高分子物理教学经验,探讨高分子物理前沿研究课题。通过这次教学专题研讨会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高分子物理课程组成员从兄弟院校的先进教学经验中受益匪浅。这次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分享教学理念、策略和成果的宝贵机会,拓宽了授课老师的教育视野,并激发了创新思维。此次活动加深了兄弟院校高分子物理课程授课教师之间的了解,也为未来进步增强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基础。

会议期间,高分子物理课程组参观了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

中国科大建校即设立“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系”(简称高分子系)。它不但是我国高校中第一个成立的高分子系,也是全世界第一个独立设置的高分子系。高分子物理课程源自钱人元院士,后来经过何平笙教授、朱平平教授和杨海洋教授的持续数十年的努力和耕耘,已经建立了完整领先的教学课程体系。多年来,我院高分子物理课程组坚持教学研究,获得了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等3项国家荣誉,5项省级荣誉,以及6项校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