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组赴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发布者:刘璐发布时间:2024-12-17浏览次数:10

为进一步加强有机化学课程组建设、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田仕凯、张海军、张目亮、许毓、谷永红和张国颖6位教师,于1212日至13日赴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复旦大学化学系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1212日上午,课程组首先访问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受到了热情接待,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万斌讲席教授、副院长王开学教授(负责本科教学)、副院长张书宇教授(负责研究生教学)、药学院副院长王平教授(负责科研工作)、有机化学课程组长沈增明教授和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多位老师参加交流。交流会在沈增明教授主持下进行,张书宇副院长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整体情况,双方聚焦有机化学教学、课程建设、课程组建设和特色班级教学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交流,课程组成员深入了解了上海交通大学在有机化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上的举措,同时也分享了中科大有机化学教学实践,这次交流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午,课程组成员观摩了上海交通大学两位优秀教师的授课,内容涵盖有机化学的前沿研究和重要基础领域。叶俊涛教授为致远班的学生讲授了《物理有机化学》中光催化条件下的单电子转移反应,叶教授通过生动的案例与清晰的逻辑将光催化反应的原理及其在现代有机化学中的应用潜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紧密结合自身的科研经验,将研究前沿融入课堂教学,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致远班是上交的特色班级,致远班的学生是上交最优秀的一批学生,课程组老师认为这一授课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科研视野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我校有机化学专业必修课的讲授提供了重要启发。随后,课程组老师听取了谢小敏副教授给化学强基班学生讲授的《芳香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谢老师的讲授条理清晰,和蔼可亲,与学生互动密切,学生们积极思考,紧跟老师的授课节奏,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活跃的课堂氛围给我们留下深刻影响。

1213日上午,课程组6位老师拜访了复旦大学化学系,首先是有机化学课程的观摩听课环节,本次授课对象为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内容聚焦于糖类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贾瑜副教授讲授了糖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授课逻辑清晰,讲解细致,内容中结合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掌握交叉学科知识。王辉副教授则围绕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展开教学,课堂中通过系统讲授和生动的讲解,深入剖析了杂环分子的结构特征、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王老师引导学生对比吡啶和吡咯的结构和性质的差异,理解结构决定性质。

下午的座谈会由复旦大学化学系副主任李巧伟教授(中科大9912校友)主持、复旦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组的王全瑞教授、陆平教授(中科大9912校友)、张丹维教授8位老师参加,双方围绕有机化学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课程建设、课程组建设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详细介绍了各自的化学本科培养方案、有机化学课程设置、教学现状以及课程组建设,张丹维教授还介绍了101计划有机化学教材建设的进展。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复旦大学的有机化学AIAII荣誉课程,其中有机化学AIH5学分,有机化学AIIH4学分,共计9学分,课程中还设计了8个学时的文献学习与讨论环节,该荣誉课程加强反应机理引领有机反应的学习,加强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加强多官能团的相互影响,补充了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等内容,充足的学时和丰富的授课内容,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形成有机化学思维方式,加强学生对于有机前沿研究领域的了解,为优秀学生进行科研创新铺平了道路。这次交流不仅加深了双方对各自教学特色、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了解,也为未来的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此次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教学交流,有机化学课程组不仅收获了在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还深刻感受到教学与科研融合的创新理念。这些经验和启发将为我们进一步优化有机化学课程体系提供重要参考,也为双方学校在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深入合作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