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有机化学课程组特邀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副处长孙兴文教授,于3月19日在东区第二教学楼2321教室为学院大二年级本科生讲授《有机化学A2》课程。
名师领航:科研与教学并重
孙兴文教授是复旦大学化学领域知名学者,在科研与教学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他深耕有机化学研究,曾获2014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年国际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ee。教学领域,他更是屡获殊荣:2011年获评复旦大学本科生心目中的好老师;2015年摘得复旦大学教学贡献奖;2020年指导学生斩获全国化学创新实验大赛特等奖,其主讲的《有机化学A》同年入选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022年荣膺复旦大学十佳教师(钟扬式好老师)及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24年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此外,他负责的《化学与中国文明》通识课程获评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和上海市一流课程,彰显其在学科交叉与通识教育中的创新实践。
前沿课堂:聚焦有机化学反应本质
本次课程中,孙教授采用全板书的方式,围绕含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为主题,重点讲授了Mannich反应、Hoffman消除、Cope消除、胺甲基化反应、重氮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等核心内容。他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紧跟授课节奏,不断进行思考,他结合自身科研经验和有机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逐步的反应机理描述,将复杂的有机化学理论转化为直观的知识图像。课堂上,孙教授特别强调有机物结构决定其性质,引导学生从电子效应、立体化学及过渡态能量等多维度剖析有机反应的选择性,并融入学科发展前沿,激发学生探索有机反应的本质。
学生反响: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启迪
参与课程的本科生纷纷表示,孙教授的授课兼具深度与广度。“他不仅讲透了课本知识,还穿插了许多科研实例和有机化学的实际应用,比如重氮化合物在芯片的光刻技术中的应用,让我对有机化学的实际应用有了全新认识。”一名学生表示。
此次邀请孙教授授课是学院名师进课堂计划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推动课程内容与学科前沿接轨,助力学生夯实理论基础、开阔学术视野。未来,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国内外顶尖高校的合作,引入优质教学资源,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学与材料科学人才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