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展学术交流平台,激励广大师生追求科学真理、传承科学家精神,2025年9月19日,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成功举办了“郭永怀讲坛”第三十七讲和第三十八讲,本次讲坛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其凤教授和杨万泰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专题报告。报告在物质科研楼三楼报告厅举行,由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刘世勇教授主持,学院近200名师生到场学习。
周其凤院士报告:“格物致知,人文化成”
周其凤院士从化学与人文的关系谈起,强调化学不仅仅是一门物质科学,更能深刻影响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他指出,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既是探索物质规律的过程,也是培养理性精神和独立思想的过程。化学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自然、认识社会,最终实现“科学与人文相通”。
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就选择科研方向、化学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关系等问题踊跃提问。周其凤院士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与管理经历,逐一详尽解答,鼓励青年学生在科研道路上坚定信念,既要追求真理,也要涵养品格。报告结束后,刘世勇教授为周其凤院士颁发了“郭永怀讲坛”证书。
杨万泰院士报告:“高分子材料表/界面问题及表面分子工程—光诱导C-H键转换新化学/技术”
杨万泰院士首先分享了参观郭永怀故居及事迹陈列馆的感受。他表示,郭永怀先生的家国情怀与科研精神值得后人永远铭记与学习。
随后,他作了题为“高分子材料表/界面问题及表面分子工程—光诱导C-H键转换新化学/技术”的学术报告。报告中,杨万泰院士指出,高分子材料在合成与应用过程中普遍面临“低表面能”难题,严重限制了其与无机、金属、生物分子等材料的复合与集成,成为制约高端应用的重要瓶颈。
针对这一挑战,他介绍了团队多年来在光诱导表面C-H键转换方面的原创研究成果,成功发展了一系列高效、快速的反应体系,将惰性的聚合物表面氢原子转化为单层羟基、胺基、环氧基、羧基及多糖、多元醇等“广谱官能团”。这一突破性进展为功能聚合物刷及三维微纳构造的构建提供了新途径,也为高端表面改性技术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围绕高分子材料在能源、医疗及智能器件中的潜在应用展开了热烈讨论。杨万泰院士耐心解答,并鼓励青年科研工作者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挑战中开拓新的科研方向。报告结束后,刘世勇教授为杨万泰院士颁发了“郭永怀讲坛”证书。
本次“郭永怀讲坛”第三十七讲和第三十八讲的成功举办,使广大师生不仅开阔了学术视野,也进一步感受到科学家精神的力量。两位院士的精彩报告和真诚交流,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投身科研、服务国家的热情。相信在郭永怀精神的引领下,我院师生必将继续秉承“科学报国”的理想,勇攀科学高峰,努力为我国化学与材料科学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