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至五期“化蕴菁英”研究生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者:刘璐发布时间:2025-11-11浏览次数:10

为促进化学领域研究生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创新,化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连续举办了第三期、第四期与第五期化蕴菁英研究生沙龙。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现场学术氛围热烈,为研究生提供了展示成果、交流思想的平台。

第三期沙龙:多领域研究成果集中展示

2025917日下午,由化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主办的第三期“化蕴菁英”研究生沙龙在东区老图书馆321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高明亮副教授主持,中心的部分博士后和学生出席会议。首先,苏才杰同学以《Seeded epitaxial growth of highly crystalline Ir3Ni nanocages towards bifunctional water splitting》为题,介绍了在双功能水分解催化剂设计方面的最新进展,为清洁能源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随后,熊雨同学围绕《基于硫酯开环聚合合成可持续高分子材料》展开报告,探讨了通过新型聚合方法制备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的潜力,展现了绿色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刘洪池同学在《可见光驱动常温常压下的烯烃氢羰化反应》报告中,展示了可见光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这一研究为温和条件下实现高效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策略。最后,林中源同学以《人工智能辅助科技论文作图应用和版权探讨》为主题,结合实例分析了人工智能在科研绘图中的应用及其版权问题,引发了在场师生对科研工具与学术规范的深入思考。

 

第四期沙龙:聚焦理论设计与机器学习应用

20251015日,第四期沙龙在物质科研楼一楼会议室举行,由蒋彬教授主持。蒋彬教授担任主持并强调:“‘化蕴菁英’研究生沙龙的举办,旨在为化学领域优秀研究生搭建跨方向、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思想碰撞、成果分享,助力大家在科研道路上突破创新边界,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视野的新时代化学人才。”本次沙龙特邀肖石燕特任教授与吕海峰副研究员担任讨论嘉宾。沙龙伊始,车沂轩同学带来题为《Theoretical Design for Two-Dimensional Altermagnets o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的报告,聚焦金属有机框架上二维交替磁体的理论设计,从自旋点群、自旋-声子耦合等角度阐述研究成果,展现了在磁学与材料交叉领域的创新探索。随后,张奕羲同学分享《机器学习势函数模型在锂离子固态电解质中的应用》,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背景,详细介绍了机器学习势函数在固态电解质领域的应用进展,包括针对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微调数据库构建,通过结构优化、AIMD模拟等技术手段,为固态电解质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黄渝同学汇报了《基于自由能景观的胶体与大分子组装动力学路径研究》,阐述胶体与大分子组装在光学器件、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从自由能景观角度解析组装动力学路径,为相关领域的材料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邀请嘉宾对报告进行了深入点评,现场讨论热烈,促进了学术思维的碰撞与融合。

 

第五期沙龙:能源化学前沿探索

20251031日,第五期沙龙聚焦能源化学前沿,在物质科研楼一楼会议室成功举办,由葛君杰教授主持。首位报告人魏恺同学以《揭示界面微环境调控高浓度甲酸燃料电池性能提升机制》为题,深入探讨了燃料电池核心的界面科学问题,其研究为提升燃料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随后,白瑞临同学带来了《室温钠硫电池正极催化剂的设计》的报告。他分享了在下一代高性能、低成本储能电池领域的最新探索,针对钠硫电池商业化面临的关键挑战,提出了创新的催化剂设计策略,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第三位报告人陈延旭同学聚焦于可持续氮循环与能源转化,其报告《高性能C-N耦合制尿素的电催化剂设计与筛选》介绍了深度学习识别活性位点的相互作用及筛选高性能催化剂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为传统高耗能合成工业提供了绿色替代路径的想象空间。

在每位报告人分享后,讨论嘉宾从理论深度、实验设计、技术路线等多个角度进行了专业而精彩的点评,并引导现场同学提问互动。与会师生就报告内容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思维的碰撞不断激发出新的科研灵感。

   

化蕴菁英研究生沙龙作为化学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的品牌学术活动,持续为研究生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促进了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交叉融合,拓宽了学术视野,提升了科研创新能力。未来,中心将继续举办该活动,助力高层次化学人才的培养与学科发展。